我院13级历史本科生和科技史研究生赴花都进行实践教学

提交时间 2018-09-27

      416日,我院13级历史一班本科生和科技史研究生一共36人,在任课教师倪根金教授、谢萍讲师带队下,前往广州花都区的塱头古村和宝桑园,进行实践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的第一站是位于炭步镇中部的塱头古村,此村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在老师和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从村头“升平人瑞”贞节牌坊开始了我们古村探索之旅,塱头立村于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367),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380多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30余座,门楼5座,古巷18条。古建筑品种多且规模宏大,极具岭南特色,是广府文化的活化石,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位于塱西社友兰公祠内的接旨亭,在公祠天井中建“接旨亭”,于民间建筑中极为罕见。此外,农具房展示的传统农具,吸引了我们这些农业史的研究生,或实地操作或讨论其功用,特别是造型独特、劳作时用于遮挡太阳或挡雨的葵背是大家,特别是北方同学从未见过的稀有物。






    实践教学的第二站是位于赤坭镇的宝桑园。此园是以蚕桑文化为核心,集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主的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在蚕桑文化博物馆里,我们从一张张图片和文字了解到中国四千多年的蚕桑历史,以及广东蚕桑产业两千多年的发展脉络,感受到我国蚕桑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老师的强调,让我们对桑基鱼塘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知悉它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是中国农业生态模式的典范。同时,熟悉了为近代广东蚕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陈启沅、廖崇真、杨邦杰等名人。此外,大家还在桑田采摘区、蚕宝宝体验馆、百果园等见到了品种不同的蚕虫,以及尝到了新鲜的桑椹。

    实践课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家获益匪浅。此次活动得到炭步镇旅游发展公司和广东农科院蚕桑所的支持。

作者
系统管理员
来源
文 李秋宇 图 林雅斯等
人气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