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图像的关系” ——著名文艺批评家赵炎秋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提交时间 2018-09-27

       414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文艺批评家赵炎秋教授应邀莅临3202课室为我院中文系师生讲授“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文字与图像的关系”系列讲座,中文系多位老师出席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中文系系主任王瑛副教授主持。


中文系主任王瑛副教授在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赵炎秋教授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定义差异、彼此的异质性、互渗性以及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等四方面来论述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赵教授认为,文字是指用文字代表语言和语言的艺术作品,而图像则是指图像艺术及其作品。文字与图像彼此之间的关系紧密,经常会被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渗透和转化。


赵炎秋教授在讲授知识

    谈及文字与图像的异质性,赵教授讲道,图像是具象的形式,感官把握的和脑海形成的是一致的;文字是符号的形式,感官把握的和脑海形成的会不一致。由此,他认为当图像与具体某种意义联系起来时,图像会符号化。而当他讲到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渗性时,生动形象地举了希望工程的代表性照片为例。他说,这张图片原来拍的时候是没有特指意的,后来被希望工程看中,在下面加上了“我要读书”四个字,使得这张照片变成特指一个意思。

    整个讲座过程里,赵教授用幽默但严谨的讲述方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受益匪浅的讲座。他告诉同学们,图像无论如何发展也不可能取代文学,我们不能对文字抱有悲观的态度。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

现场

    在学生问答环节里,赵教授详细地解答了同学的多个问题,并就作品翻译这方面给了学生详细的解释。他认为翻译关键在于中文水平要好,且要与自己领域相关,因此他鼓励中文系的学生去大胆尝试。

同学提问

    讲座最后,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王丽娟副教授形象生动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对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理解。

古代文学教研室王丽娟副教授在总结


赵炎秋教授与老师们合影


讲座最后,赵炎秋教授与老师们、同学们合影

相关链接:

赵炎秋教授简介:


赵炎秋,男,1953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前文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文艺学专业、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12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成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形象诗学》(独著、2004)《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独著、1996年)等7部,译著《僧侣》(独译、1998)、《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独译)等3部,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教材、丛书8部(套)。专著《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2002年获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奖二等奖,《形象诗学》2006年获湖南省第八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03BZW004)最终成果《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2007年鉴定等级为优秀。

作者
系统管理员
来源
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
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