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生工作  榜样人文> 正文
  • 杨曾宇:我是一匹马,把诗当作草原

    提交时间2018-05-04 00:00:00

    人物简介:

    398659700994402422.jpg

    杨曾宇

      杨曾宇,1995年生,曾用笔名曾曾,华南农业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出生成长于新疆,毕业于广东省实验中学。曾任华农菁菁诗社外联部部长,在校期间,积极创作诗歌作品,不俗的功底被广东省作协遴选参加2017年女诗人培训、大学生文学培训班。在各类诗刊和诗歌公众号多次发表诗歌,荣获2015海宁“徐志摩诗歌大赛”大学生特别奖、第七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2017年东荡子诗歌高校奖等诗歌奖项,入榜诗歌网每周诗星。其作品有电子小集《南城北马》,另散见于《诗歌月刊》《中西诗歌》《珠江晚报》《一首诗》等刊物。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不少中文系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提起一个名字——杨曾宇,这位来自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女生,时常被冠以“华农女诗人”的称号。

    一个和平常人一样的诗人

      或许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诗人应该是忧郁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是一个伏案写作的形象。然而在与杨曾宇交谈的过程中,她明朗的笑声几乎没有间断过。许多认识她的人,都称她是一个特别的人,但是又是和平常人一样的诗人。曾曾笑着说道:“我也有平常人的情绪,也爱玩爱闹,也和女孩子聊口红色号。”在杨曾宇看来,诗歌应该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不能离得太远。与很多诗人选择将诗歌当成生活不同,她是一个把诗歌与生活分得比较清楚的人。

    677762824520572234.jpg

    杨曾宇

    广州,是她的诗歌的催熟剂

      生长于乌鲁木齐的杨曾宇,在高考后,选择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广州上大学。气候与文化的差异,放大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她将这些无法诉说的乡愁藏于诗歌之中。她在《迷宫》中写道:“就像是一匹马,在海里游泳,它一直游,把海当成了草原。”诗中的那匹在海中辗转的孤独的马,正是杨曾宇初到广州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广州人了!”曾曾像个小孩一样挥动着双手,骄傲地说道。但回忆起初到广州时,一直笑着的杨曾宇开始眉头紧锁,“广州太热了,盛夏时宿舍的床,就如铁板烧一般。”不仅如此,水土不服也给曾曾的身体带来了考验:“从小身体素质很好的我,来广州之后生病变成了一件平常事。”就是这样的环境,给了她的诗歌一剂催熟剂。在这个阶段,她的创作如同海潮,绵绵不断。

    910288540106375398.jpg

    杨曾宇毕业

    家庭,是她诗歌孕育的摇篮

      杨曾宇的外公,是一位援疆知青。热爱读书的外公,可谓是曾曾的启蒙老师。在她四五岁时,外公就开始把尚未识字的她抱在腿上,打开一本连环画,就着画给她讲故事。“到了妈妈下班回家时,我便已经可以照着图片,几乎一字不差地把故事复述出来了。”曾曾对童年的事情依旧印象深刻。她从小便热爱看书,无论是在公交车上,抑或是被窝里,这位热爱读书的女孩从来不会放过一丝可以阅读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她五年级时便查出400度的近视。妈妈更是打趣地给她取了诸如“老夫子”、“书迷”这样的外号。

      童年优良的家庭氛围,为杨曾宇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坚实的地基。妈妈从小要求她要善于观察,爸爸则带她走遍大半个中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曾曾塑造了丰富而立体的性格,又由于天蝎座的对神秘事物的追求,给了她的诗歌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六岁那年,在和妈妈从超市回来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她抓住了人生第一缕诗意,于是便有了杨曾宇的处子诗——《雪花》。杨曾宇对记者说道,她也曾奇怪于六岁的她写下的是诗歌这个文体,而不是其他。思索良久后的她认为:“也许,是诗歌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诗歌。”

     

    819717350199974638.jpg

    杨曾宇获奖

    良师与益友,是她的助推力

      “曾经,我的诗歌也缺乏理论支撑,没有后现代主义的框架,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构建。”曾曾坦言道。但在梦亦非老师的指导下,她打算将“西部写作”与“后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在诗歌转型期,杨曾宇思索了两个多月,依旧无从下笔,在爸爸的带领下,她索性暂时放下纸笔,走出书房,去了一趟心心念念的独库公路。回来之后,便意外收获了广受好评的新诗——《塞下曲》。“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似的”曾曾说。无论是王瑛老师的推荐,还是世宾、黄礼孩老师的完整性写作的影响,都是她诗歌路上的一个助推力。除了良师,亦有益友,她与诗友王畅、根根与超超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诗歌。“朋友真的是非常重要啊!”曾曾无限感慨,“每次在我走不下去的时候,他们都在身后推着我。”

    214688744919870296.jpg

    杨曾宇与朋友

    灵感是偶然的,写诗是必然的

      《晨报精选:午夜谋杀案》是曾曾写于凌晨的一首诗,虽然这首诗写了数行后她已昏昏欲睡,但是她却硬生生写写改改直到凌晨两点半,只因此时的她抓住了灵感的尾巴。她说道:“灵感是偶然的,写诗是必然的。人是懒惰的动物,如果只等有灵感了才创作,那么一整年可能都写不出一首诗。”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虽然一首诗可以一气呵成写完,但是她的每一诗都是经历过无数修改的。“创作一定要静下心来!”曾曾建议道。有段时间她的创作并不高产,甚至可以说是低产,“可能就是因为那段时间静不下心!”

      对于年轻的杨曾宇,追逐诗和远方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正如她在诗歌里说道:“前方路黑,我们需要各采一颗星星,提着相互照耀。”


    作者:文:胡淑雯 汪金宇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原创   人气: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