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况介绍
1、基本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年成立,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编专任教师29人,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中文系以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学、明清小说、明清诗学、方言、戏剧戏曲研究为专长,近十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广州市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学生方面,中文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700余人。中文系坚持“博学、通达、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又具有务实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既注重文学经典、专业基础,又强化写作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强调实践实验与应用技能。课堂教学基本上实行小班教学,课堂注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好学、独立思考能力。中文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诗歌、散文、小说等兴趣写作小组,融课内课外与一体,效果显著。学生捧回了很多业内文学大赛的奖项,部分学生被生源地媒体当作90后文学新人来培养,有些学生被作为90后文学新人被推介,很多学生的文学作品被不同期刊杂志发表。有些文学期刊还专门开辟专栏每期介绍我们的学生作品。
2、师资队伍
语言学教研室:高列过、杨小卫、王树瑛、韦盛年、李颖、罗琭昕。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徐燕琳、刘红娟、王丽娟、白海英、贺国强、何泽棠、李桂芹、梁颖稚、满忠训。
3、历届领导
系主任 | 副系主任 | 党支部书记 | |
第一任 | 黄新荣 | 关溪莹 | 黄新荣 |
第二任 | 徐燕琳、曾小武 | 曾小武 | |
第三任 | 姚海燕 | 王瑛 | 王瑛 |
第四任 | 王瑛 | 韦盛年、刘秀丽 | 刘秀丽 |
二、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具备系统的语言文学理论素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全面,人文素养出色的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中文系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成绩显著。设置了大量课内外写作课程,指导许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等有分量的文学奖项,部分学生被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很多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各类文学期刊上发表,深受社会关注。“诗风向”诗歌创作团队、诗歌批评团队、朗诵团队在社会上口碑很好。
【课程教学】中文系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学、演讲与口才、语文教学与技能、影视文学、唐诗宋词专题、诗词格律、民间文学、中国戏曲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美学、百篇作文训练、新闻采编、秘书实务等。
这样的课程设置既注重文学经典、专业基础,又强化写作和社会实践课程,强调实践实验与应用技能。课堂教学基本上实行小班教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严谨好学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诗歌、散文、小说等兴趣写作小组,融课内课外于一体,教学成果显著。
【就业方向】新闻、出版、广告、影视传媒、教育、科研、行政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写作、文学批评、编辑采写、编辑出版、教学与研究、宣传等相关工作。
三、教学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下设6个教研室,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为李颖博士)、文艺学(教研室主任陆杰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为傅修海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为傅修海教授兼)、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为何泽棠副教授)、写作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为关溪莹副教授)。
1.语言学教研室
语言学教研室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教学研究机构之一。 承担中文系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现任教师】共5人,高列过教授、杨小卫副教授、韦盛年讲师、李颖讲师、罗琭昕讲师。
【退休教师】舒志武教授
【开设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训诂学、诗词格律、文字学、古汉语语法专题、社会语言学、佛教与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音训练等。
语言学教研室同时负责学院语音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本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可进行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以改善测试者的语音面貌。
2.文艺学教研室
文艺学教研室成立于2005年,是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最早成立的教学研究科室之一。
该教研室研究方向涉及美学、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文化研究、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空间诗学等各方面。出版学术专著有《中国文化散论》(黄新荣著)、《叙事的秘境与诗意》(王瑛著),诗集有《昨夜,誓言一样的青铜器》(王瑛著)、《春风破:岭南十女诗人诗选》(王瑛主编)等。主持了国家社会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改革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校级项目多项,参编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广州-改革开放前沿地》、《写作基础与应用》、《大学语文》等,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数近200篇。
文艺学教研室开设了《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文艺心理学》、《西方古典文论》、《西方现代文论》等课程,还参加承担全校汉语课程《应用文写作》和《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教研室现状】共4人,王瑛教授、陆杰副教授、姚海燕副教授、孙宗美副教授。
【退休教师】黄新荣教授。
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05年中文系建立以来即已成立。
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有:专业必修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专业限选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当代小说欣赏》、《现代诗歌欣赏与习作》、《鲁迅研究》及《西方思想史》、《中外文化比较》、《大学语文》等。
【教研室现状】共5人,傅修海教授、董阳副教授、杨汤琛教授、陈刚讲师、刘秀丽讲师。
4.古代文学教研室
古代文学教研室成员近年来科研成果显著,在中文系崭露头角,发展势头较好。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戏曲、古代诗词、古代小说等领域。古代戏曲方面,徐燕琳、刘红娟与白海英都致力于古代戏曲和戏曲民俗等的研究。古代诗词方面,贺国强致力于清代诗学的研究,何泽棠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阐释学与古典诗歌注释的研究,李桂芹致力于古代词学的研究,满忠训致力于近代文学研究,梁颖稚致力于古代诗歌文献整理工作。古代小说方面,王丽娟致力于明清小说、小说文献等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断努力,教研室成员已在《文学遗产》、《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典籍与文化》、《戏剧》、《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已出版专著《明代剧论与画论》、《三国故事演变中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等,先后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2项广州市社科联项目,参与校外各种级别项目多项。
古代文学教研室主讲中文系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古典文学名著选读》、《先秦诸子专题》、《唐诗宋词专题》、《中国古典戏曲与文化》、《戏曲经典作品选讲》、《古代小说专题》、《古代散文专题》等。此外,梁颖稚主讲《红楼梦专题赏析》、王丽娟主讲《三国故事源流研究》等全校公选课。
【教研室现状】共9人,徐燕琳教授、刘红娟教授、王丽娟副教授、白海英副教授、贺国强副教授、何泽棠副教授、李桂芹副教授、梁颖稚讲师、满忠训讲师。
5.外国文学教研室
外国文学教研室主管课程《外国文学史》,本课程贯彻“比较视野、东西并重”的精神,讲授的内容包括灿烂和丰富的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种现象。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课程侧重介绍欧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及代表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并兼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通过《外国文学史》的讲授,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史上的现象,扎实的掌握其发展规律、审美过程、人物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阐释能力。
【教研室现状】共2人,陈保菊讲师、万蕙副教授。
6.写作教研室
写作教研室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院学院中文系下设的教研室之一,主要承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全校性公文写作课程、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及实习指导等工作。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多次在广东省大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奖,主编教材《应用写作教程》。
【教研室现状】共3人,关溪莹副教授、王青讲师、吴琪讲师。
【退休教师】廖正副教授。
四、研究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中心主任关溪莹副教授。本中心以中文系为基地,整合我校历史学、民俗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力量,同时聘请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山大学及我校的4位知名学者做顾问,在乡村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向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我校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通识教育提供有益的人文资源,力争在“三农”服务方面开拓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2、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中心主任徐燕琳教授。中心吸收了人文与法学学院、艺术学院在岭南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实践力量,同时加强与校内外海内外的合作,与时代结合,与社会结合,开展学术理论和创新发展研究,助力我校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心成员包括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积极奋进,蓬勃向上,富于行动力创造力,近年共主持各级各类课题四十余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成果丰硕,有效推进了岭南文化与艺术的研究及实践,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肯定。
五、学术研究
(一) 中文系教师近年来立项项目一览表(2010-2018)(不完全统计)
项目名称 | 数目统计 | 经费统计 | 合计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9 | 137万 | 项目合计:37
经费合计:330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2 | 80.5万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10 | 65万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6 | 35万 | |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 | 2 | 3.5万 | |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6 | 8万 | |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项目 | 2 | 1万 |
(二) 项目明细统计表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8项,合计经费136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10 | 青年项目 | “江湖十八本”研究 | 白海英 | 10 |
2013 | 青年项目 | 民族国家建构背景下广州世居满族的民俗变迁与族群建构研究 | 关溪莹 | 18 |
2013 | 一般项目 | 中国古代戏曲文体观念生成嬗变研究 | 徐燕琳 | 18 |
2014 | 后期资助项目 | 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研究 | 王瑛 | 20 |
2016 | 一般项目 | 清代经学与诗歌关系研究 | 贺国强 | 20 |
2016 | 后期资助项目 | 晚清域外游记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研究 | 杨汤琛 | 20 |
2017 | 重大课题子项目 | 少数民族说唱文艺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 王丽娟 | 10 |
2018 | 一般项目 | 基于虚词的可疑安世高译经考辨研究 | 高列过 | 20 |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2项,合计经费80.5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14 | 青年项目 | 越南女性移民的社会空间排斥与融合研究:以广西、云南边境地区为例 | 万蕙 | 23 |
2018 | 面上项目 | 女性劳工移民的空间政治与地方再造:以珠三角为例 | 万蕙 | 57.5 |
3.国家社科规划教育单列重点立项项目:(共1项,合计经费1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08 | 一般项目 | 广东传统非物质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徐燕琳 | 1 |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共10项,合计经费65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06 | 青年项目 | 明代剧论与画论 | 徐燕琳 | 3 |
2007 | 青年项目 | 民间视野下的戏曲传承——江湖十八本之研究 | 白海英 | 3 |
2009 | 青年项目 | 城市少数民族发展与族群认同变迁——广州世居满族调查与研究 | 关溪莹 | 3 |
2009 | 青年项目 | 宋人注宋诗研究 | 何泽棠 | 3 |
2010 | 青年项目 | “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比较研究 | 杨小卫 | 8 |
2012 | 一般项目 | 岭南戏曲与岭南文化生态研究 | 徐燕琳 | 9 |
2012 | 青年项目 | 清代经学与诗学 | 贺国强 | 9 |
2013 | 青年项目 | 《水浒传》资料编纂与研究 | 王丽娟 | 8 |
2014 | 青年项目 | 明代文话与明代文章学 | 孙宗美 | 9 |
2016 | 后期资助项目 | 苏诗古注研究 | 何泽棠 | 10 |
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6项,合计经费35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10 | 一般项目 | 新时期以来西方叙事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瑛 | 3 |
2011 | 青年项目 | 晚清域外游记与古文的现代性嬗变 | 杨汤琛 | 5 |
2011 | 学科共建项目 | 中国古典小说空间结构的现代转型:以晚清狭邪小说为研究对象 | 陆杰 | 4 |
2012 | 学科共建项目 | 晚清民国唱和词集与词风演变 | 李桂芹 | 4 |
2016 | 一般项目 | CJK未收和标注为非汉字的《集韵》《类篇》之字研究 | 杨小卫 | 4 |
2018 | 特别委托项目 | 加拿大的印度客家再移民研究 | 徐燕琳 | 15 |
6.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共2项,合计经费3.5万)
立项时间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07 | 明代方志著录戏曲资料汇编 | 徐燕琳 | 2 |
2009 | 后山逸诗注 | 何泽棠 | 1.5 |
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6项,合计经费8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08 | 立项不资助项目 | 明末清初唱和词集研究 | 李桂芹 | |
2010 | 一般项目 | 近三十年来叙事学的本土化研究 | 王瑛 | 1 |
2010 | 立项不资助项目 | 晚清域外游记的西方想象与叙事策略 | 杨汤琛 | |
2010 | 立项不资助项目 | 基于语料库的《类篇》编排特色研究 | 杨小卫 | |
2013 | 学科共建项目 | 岭南园林美学研究 | 孙宗美 | 4 |
2015 | 一般项目 | 岭南戏曲海内外传播影响及发展研究 | 徐燕琳 | 3 |
8.广州市社科联:(共2项,合计经费1万)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2011 | 规划项目 | 岭南戏曲与岭南社会研究 | 徐燕琳 | 1 |
2014 | 出版项目 | 广府粤剧文化研究 | 徐燕琳 |
9.教学改革项目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5.8万元) |
2007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传统非物质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 徐燕琳 | 0.5 |
2012 | 华南农业大学重点 | 农科院校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王瑛 | 1 |
2012 | 华南农业大学 | A系列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 白海英 | 0.5 |
2016 | 华南农业大学重点 | 学分制视野下汉语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王瑛 | 1 |
2016 | 广东省高教厅 | 学分制视野下汉语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王瑛 | 1 |
2010 | 华南农业大学重点 |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古代汉语教学中审美情操的培育 | 杨小卫 | 0.5 |
2010 | 华南农业大学重点 |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古代汉语教学中审美情操的培育 | 杨小卫 | 0.5 |
2017 | 华南农业大学 | 传统文化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 白海英 | 0.4 |
2018 | 华南农业大学 | 坚定文化自信导向下农业院校文史哲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杨小卫 | 0.4 |
2018 | 校级教改课题自筹项目 | 新媒介环境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与实践 | 王丽娟 | 自筹 |
10.《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项目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类别 |
2018 | 一般项目 | 岭南文化史论 | 徐燕琳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