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科竞赛> 正文
  • 栏目类别

    中秋人文论坛“你眼中的中秋”

    提交时间2018-09-28 00:00:00

    《当时的“月光”》——16中六 邹恬蕾

    邹恬蕾.jpg

    不是所有人的中秋都伴随着团团圆圆与阖家幸福,就像不是所有的中秋都能看到月亮。这是我第三个不能回家的中秋,凌晨从不打烊书店出来,天没有亮,月亮被浓浓的云包裹。过马路等绿灯的时候,看到一位货车司机坐在车里孤独地刷着手机。灯光从货车顶部的车窗射进小小的驾驶室,像月光一样把小小的空间温柔照亮。他会是一位父亲吗?他的家人或许在家等待着下班的他。他会是一位单身多年的货车司机吗?常年奔波,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又有多少年的中秋,是在路上度过的,或许,那夜夜的路灯,才是异乡人当时的月光。


    《我眼中的中秋》——17法四 袁威

    袁威.jpg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这是诗人李商隐于中秋佳节游赏花灯时留下的喟叹。早在北宋年间,便有将“一点红”放入江中游赏的记载。而今在家乡中山的一个小乡镇,月映江上,灯照心中,相得益彰。

    “璀璨花灯照,犹见故人笑。”一轮圆月,一泓清泉,一杯桂酒,一对璧人。花前、月下、江边,灯火阑珊,如繁星点点,似花团簇簇。点燃后的花灯,犹若连珠,形肖飞阁,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灯形以岭南繁花为底,争芳斗艳,百般娇艳,与明月星辰交相辉映,寓意祖国盛世繁华,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去年月圆时,花市灯如昼。”中秋赏花灯这一中国传统习俗,不仅寄托了家人团圆、庆祝丰收、祈盼平安的美好意愿,更有着对儿孙满堂的美好期盼寓意,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杨瑞欣.jpg

    秋夜里有悲欢,中秋月下有团圆。秋叶之下,推杯换盏的异乡人杯中孤影独,邀不来北国朦胧月,借不来故乡萧瑟风。珠江水倒给人些许慰藉。夜半的风在没有行人的湖面上吹得浪荡,便缘此唤来了些许清冽,给人一丝熟悉之感。遥目这漫天夜色,众星拱月,可投落在珠江上的竟一轮月而已。月坐江心,四岸灯红酒绿,喧惹异常。

    中秋,于我或许只这孤月一轮。可想来,若心里有满月,圆月何时又有残缺呢?想到此处,云拨睡月,母亲邀来视频。想来万里之遥,互见彼此的月亮,倒也是个美作。

    ——17中三 杨瑞欣


    《我眼中的中秋》——18法九 冼浩潼

    冼浩潼.jpg

    中秋当天,我与远在北京的高中同学进行微信聊天,她用羡慕的语气跟我说,我能回家与父母一起过中秋,而她却只能在异乡思念着家人。听完后,我看着天上皎洁的圆月,忽然想到,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于中秋的习俗在不断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便是中秋节背后承载着的浓浓思乡情。这种情感不用言说,早已藏在同一天空下相隔万里的两条望向月亮的不同视线里。两边的亲人望着同一轮明月,眼神仿佛穿透月亮与星空,来到对方的身边,这便是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黑夜中点缀着一点白的景色虽显得有点清冷,但在月圆之夜想起与亲人同望一轮月,心里总会泛起一抹暖意,不觉得孤单。


    《中秋之暖在乎情》——18中一 赵惠

    赵惠.jpg

    秋凉,秋肃。中秋情暖,情牵家人团圆,暖在伊人陪伴。初秋的风裹挟着残夏的温热,抚慰过黑夜里每一片孤单的树叶。听——沙沙簌簌的声响,是人儿望着月亮的眼眸在诉说心怀。看——星星点点衬着朦朦胧胧的月光,是有情人心底里深深浅浅的挂念。见了绝好的月色,端起相机,变长焦、减曝光、加之小光圈与高快门摄得将满之月,却丢了诗情画意。唯有坑坑洼洼的地貌展示着文科生看不出的某种秩序美,还是用凡人的肉眼仰望吧,彷佛情思可寄予得更加悠远绵长。心尖上的人儿,无论是否陪伴身旁,共赏一轮明月,云胡不喜?中秋,假使皎洁月光未撒在身上,情能照在心里,也可谓暖秋。

    作者:党委信息中心编辑部   来源:人文与法学院   人气: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