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正文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来我院讲学

    提交时间2022-11-30 22:19:10

    1125日晚,由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举办的中国史名家讲坛第三期正式开讲。本期讲坛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主讲,题为《“鼠疫”概念的出现及其知识史的意义》。讲坛由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衷海燕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以线上的形式举行,人文与法学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了讲坛。

    首先,余教授简单地介绍了三大传染病——天花、霍乱、鼠疫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从医学角度切入,重点阐述了鼠疫的基本概念、传播方式、感染表现及鼠疫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暴发情况,并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的鼠疫大流行时期还未确定”的观点。接着,余教授就“鼠疫”概念出现的时间、流行的时间及机缘三大方面展开论述。

    在讲述历史上“鼠疫”概念的出现这一问题时,余教授运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参考了鼠疫发生地的地方志和当地文学作品的记载,发现“鼠疫”这一概念在清代就已出现;然而,这一概念却在近代才开始流行;在谈到鼠疫概念流行的机缘时,余教授提到了吴宣崇、罗汝兰等人的采纳与引用以及近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最后,在丁福保先生的《鼠疫病因疗论法》中,“鼠疫”概念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余教授对“鼠疫”病名的发展历程做了以下总结:“‘鼠疫’这一病名在1890年代初期在文本中出现,不仅与新医学的引入无关,而且也应该不是中国医生有理论意识的发明,而只是吴宣崇、罗汝兰等文人和医生巧合性地选择了民间的某一种称呼。随着19世纪末鼠疫流行的日趋严重以及他们的著作日渐受到重视,鼠疫之名也开始由民间的称谓变成书面的名称。”

    余新忠教授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具体讲述了鼠疫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意义。接着,余教授讲述了中国古代兽医在治疗鼠疫的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畜共患”的意识,并且简述了“人畜共患病”概念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说明了“鼠疫”概念对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的开创性意义。

    在讲座的最后,余教授延伸“人畜共患”的概念,提出对于“人畜共患”病,身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捕杀动物,而是应该通过了解人畜共患外溢的原理,进一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对于鼠疫的防控,其中的关键在于了解鼠疫概念背后存在的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以此更好地认识到在疫病大环境下如何选择人与动物之间的防控措施。

    之后,衷海燕教授对余新忠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指出余教授的研究思考方式对学生们具有极好的启发意义随后,余新忠教授与参会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场师生纷纷表示,余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家受益匪浅。


    初稿:钟日 武圳瑶

    复审:李玮舜

    终审:肖蕙

    作者:人文与法学学院   来源: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210

    官方微信

    • 学院公众号
    • 团委学生会
    • 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