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重点实验室  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  学术交流> 正文
  • 农史师生赴桂粤山区开展农耕历史考察

    提交时间2023-03-21 17:09:42

          十里春耕遍地忙,风调雨顺好时光。227日,由农史研究所所长王福昌教授、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主任倪根金教授与科技史研究生冯学林、林继龙师生四人组成传统农业历史考察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当地的传统农业历史进行考察。

    当日中午,考察团队驱车400公里来到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新村寨村,寻找、采购岭南传统农具,助力三水农耕文化博览馆建设。考察团队受到莫一古玩店店主莫老板及其儿子莫浪先生的热情接待,农民出身的莫老板是一位古物爱好者,主要收集古建筑材料、旧农具和生活物件。倪教授、王教授在莫老板父子陪同下认真翻看两栋自建住宅中各层堆积的旧农具,勘察其破损状况,寻找需要的旧农具。同时与多年从事传统农具收藏的莫老板就店内古农具的名称、制作和在当地的使用功能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了解当地的传统农具收藏情况,并向研究生分析介绍当地传统农具的特色,最后采集了一些有代表性、有价值的传统农具。次日上午10点,采集团队又重返莫一古玩店,协助装车并补购十数件需要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在本次采集中共采集40余类,总计90余件传统农具,为建设三水农耕文化博览馆农具陈列打下扎实基础。

    王教授与莫老板父子商讨农具功用

    倪教授查看广西贺州地区旧插秧船

    研究生记录购买农具种类与数量

    227日晚,考察团队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姚古镇。该镇地处昭平县,是座岭南文化与峰丛山水完美融合的古镇,始建于宋开宝年间。当晚和次日清晨,考察团队两度入古镇,倪教授、王教授领着大家考察了古镇的布局,该镇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600多座古建筑呈现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粉墙黛瓦、街巷幽深,8条主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诗联碑刻,意境隽永,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并且为学生讲解了古村落的具体布局。考察团队还重点调研了野山姜红糖、捻子酒、橘红、野生小黑桔、野生老树梅等古镇物产,尤其是有黄姚三宝之称的豆豉和各色酱菜。通过考察对南岭古镇建筑肌理和风貌,以及丰富农产有了更深入了解。


    考察团队在黄姚古镇门前

    了解当地物产及其加工方式

    为古镇富有特色、环保的古井点赞

    了解石磨模型

    228日下午,考察团队抵达贺州八步区,先后参观贺州博物馆、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学院语言文化博物馆。在贺州博物馆,考察团队着重参观了贺州瑶族风情展、贺州汉魂展、贺州古碑展,对展出的汉、瑶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进行仔细观摩,专门研讨,尤其是对颇具贺州地方特色的插秧船与其他地区插秧船进行了分析对比。在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受到语言博物馆罗老师的热情接待,并在他和博物馆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族群文化、契约文书、矿冶钱币、长寿文化、牌匾文化、碑刻拓片、耙饼文化、南方傩文化等11个专题展厅。特别是在传统农具展前,大家饶有兴趣观看、研讨当地各式农具,其中竹麻制品和用于木薯加工的工具薯粉瓢漏、漏勺,大家还是首次见到。当随行研究生在科举牌匾上发现《植物名实图考》作者吴其濬的题名,欢欣鼓舞。考察中团队向陪同的当地师生了解一些农具的当地名称及功用,听取罗老师对中国地方特色方言的介绍,观看由学生制作的展示广西各地方言视频。整个考察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收获颇多。

    在贺州博物馆分析当地插秧船的特色

    在贺州博物馆观看近代工业遗产

    在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语言文化博物馆前

    在民族文化博物馆观看竹麻等展品

    王教授观看古代度量衡展品


    听取罗老师介绍贺州方言分布与特色

    31日上午,考察团队抵达怀集县博物馆,受到馆长植中坚的热情接待。倪教授、王教授在植馆长陪同下,了解博物馆展出的农业文物,其中一件未见于报刊反映的耙田陶模型引起了倪教授、王教授的关注,分析其功用和在汉代岭南农耕技术上的价值。翻阅植馆长藏书,并就怀集地方传统农业历史,特别是燕岩的历史与保护等问题与植馆长进行了广泛、友好交流;临别之际植馆长还向团队赠送《广东省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怀集篇)》《燕岩文丛》《大美燕乡》等怀集历史书籍。随后,考察团队走访了怀集图书馆,了解馆藏图书状况,特别是地方文献收藏情况。团队成员仔细查阅20世纪60年代《怀集日报》,了解我国20世纪60年代县域农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报刊所载内容为研究生讲解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

    与怀集县博物馆馆员交流

    在怀集县博物馆观看汉耙田陶模型

    图十六 观看植中坚馆长的地方文史藏书

    在怀集图书馆阅读上世纪的《怀集日报》

    中午,考察团队驱车赶往有中国“竹子之乡”之称的广宁县,该县生长有青皮竹、筋(簕)竹、观音竹、撑篙竹、苦竹等1455种竹子,其中青皮竹是当地最主要竹种,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故又称“广宁竹”。在品尝竹虫、竹笋等充满竹味午餐后,考察团队首先考察绥江边的竹海大观,景区内翠竹绵延,浩如烟海,考察团队先乘游览车穿越由100多种2800株(丛)竹子组成的竹林,感受竹子的灵秀与峻逸。接着重点参观竹生态艺术馆、竹艺坊,前者,考察团队考察了古今竹子利用的实物,从传统竹子编织到现代竹类加工成果。后者,观看附近村民现场编织和竹制品摆卖。深感我国人民在竹类利用上成就丰硕。在返校之前,倪教授、王教授一行还专程去了广宁博物馆,观看了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广宁古代文物陈列、广宁农民运动陈列。在对广宁县出土古代文物了解同时对土地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均有了更深的认识。

    游览竹海

    师生在竹生态艺术馆前

    师生考察竹纤维的现代利用

    了解传统竹编工艺

    观看广宁农民运动陈列

    此次考察行程虽只有三天,但收获颇丰,不仅采集了岭南传统农具近百件,还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沿途水利工程和花卉基地。领略岭南农耕文明的特色和风采,加深我们对传统农业和农具的理解、认识。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必需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考察平桂区的旧石堰

    /林继龙;图/冯学林等

    初审:冯学林

    复审:程夏敏

    终审:肖蕙



    作者:   来源: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