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正文
  • 人文雅集第十六讲|蔡宗齐教授莅临我院讲授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奥秘

    提交时间2025-02-21 19:44:55

    219日,香港岭南大学蔡宗齐教授莅临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活动。蔡教授以《揭秘中国古代文论内在体系——从一张三棱锥图表谈起》为题,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为在场师生深入剖析中国古代文论的奥秘。文法学院杨正喜院长、王瑛副院长、中文系关溪莹、刘秀丽、李飞、白海英、李桂芹、孙宗美、陈保菊、李颖、张吕坤等老师参加活动,讲座由中文系系主任王丽娟教授主持王丽娟教授对蔡宗齐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鼓励师生深入思考讲座内容,提升学术素养。

    讲座伊始,蔡宗齐教授便引出中国文论“失语症”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该话题在文学理论界持续热议,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蔡教授指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依赖西方文论思维框架,忽视了中国古代文论自身的整体思维原则。

    在讲座核心环节,蔡教授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方法——归纳研究法。他提到,要先通读大量文论和哲学著作,通过细致的推敲和互文分析确定关键内容的意义,进而归纳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大类型,并探究其内在联系与发展。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国古代文论体系,蔡教授引入了三棱锥图。通过与艾布拉姆斯三线图、刘若愚循环图对比,他强调中国文论的统一原则是整体思维。在三棱锥图中,文学四要素及四大文论类型紧密关联、相互作用。他以《诗大序》和《文心雕龙》为例,从宏观层面验证了整体思维原则的体现;又借助陆机和刘勰的理论,从微观角度进行阐释。此外,蔡教授还梳理了中国文学理论在功利主义与唯美主义间的发展轨迹,以及理解论中类比与复原两种理解方式的迭代过程。

    蔡宗齐教授

    互动环节,学院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蔡教授提问。蔡教授耐心解答,与学生们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表示,此次讲座拓宽了学术视野,对中国古代文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讲座现场

    王瑛老师向蔡教授赠送诗集《山有木兮》

    在一片和谐、热烈的氛围中,讲座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学术知识,更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大家对未来的学术探索充满期待。

    图文作者:张吕坤 程夏敏 玮舜

    初审:张吕坤

    复审:程夏敏

    终审:肖蕙

    作者:人文与法学学院   来源: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21

    官方微信

    • 学院公众号
    • 团委学生会
    • 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