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正文
  • 人文雅集第二十讲|《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博士做客我院人文雅集

    提交时间2025-03-11 22:28:09

    2025年3月7日晚,我院7号楼110室,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博士应邀到我院做《新南方写作与文学地方性思潮》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刘秀丽博士主持,中文系高列过教授、徐燕琳教授、关溪莹副教授、陈保菊老师、张吕坤老师等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新南方写作:理论与创作的碰撞

    新南方写作自2021年提出以来,其理论体系已逐步完善,但在创作实践上仍显不足,引发了学界对“理论先行”现象的讨论。曾攀详细阐述了新南方写作的核心理念,强调其不仅是对传统南方文化的复兴,更是对地域性写作的全新探索。新南方写作突破了传统“南方”概念的局限,将视野拓展至东南沿海、东南亚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重新定义了“南方”的文化内涵与地理边界。曾攀提到了中国台湾,他表示中国寸土不让”这也展示了“新南方写作”的时代意识、家国情怀、人性思考和全球视野。

    曾攀指出,新南方写作的提出,旨在激活南方文化的多元性与活力,挑战传统的地域性理解,推动地方性写作的新思潮。它不仅关注文学创作,还涉及戏剧、影像、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展现了其跨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新南方影像、新南方风景油画以及方言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探索,为新南方写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曾攀博士发言

    方言写作:记录时代,反映人性

    方言写作作为新南方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本次讲座的焦点之一。曾攀博士认为,方言写作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更是记录时代、反映人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方言写作,作家们能够更真实地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曾攀博士特别提到林白的长篇小说《北流》,这部作品以粤方言为基础,展现了方言写作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价值。《北流》不仅是一部方言写作的典范,更是近年来地方性写作的重要收获。曾攀博士强调,方言写作的意义在于其能够打破普通话的单一表达,为汉语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汉语的文学书写表达。

    新南方写作的未来展望

    曾攀博士展望了新南方写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新南方写作的理论和创作潜力巨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以作品推动理论创新,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带来新的想象和创造力。新南方写作不仅是对南方文化的复兴,更是对全球文学多样性的贡献。

    还提到,新南方写作的提出和发展,激活了其他地域性写作的思潮,如新东北文学、新西部文艺等。这种地方性写作的浪潮,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版图,也为全球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讲座讨论

    图文作者:汪恒煊 姚乐彤 陈冠桢

    初审:王瑛

    复审:程夏敏

    终审:肖蕙

    作者:人文与法学学院   来源: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36

    官方微信

    • 学院公众号
    • 团委学生会
    • 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