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农业部正式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由我院倪根金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成功入选,成为海南省首批入选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申报项目是受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托,由农史研究所倪根金教授、赵艳萍副教授、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陈志国博士以及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专家组建的团队完成的,团队通过艰辛田野调查、文献收集和科学研究完成了“琼中山兰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琼中山兰稻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书”,全程参与并推动了琼中县的申遗工作。
团队完成的山兰稻农业系统申报材料
团队与琼中县相关各部门座谈资料收集
山兰稻是海南黎、苗民族特有的一种旱稻,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种植技术原始,耕作工具独特,品质且香且佳,并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加工品有山兰酒、山兰三色饭,民俗有山兰歌、山兰节等。其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以海南五指山山旁的琼中县最为典型。
深入五指山山兰稻种植区向农技人员了解其种植状况与间作情况
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的挖掘与利用始于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2013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当时负责东部种植业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的我校生态学学家骆世明教授,根据其上世纪80年代在海南琼中县观察到的山兰稻间作木豆现象建议倪根金教授率课题组部分成员赴海南调研山兰稻的生态价值。海南一周的田野调查不仅证实山兰稻存在间作等重要的生态效益,而且发现其有着宝贵的种质资源、独特的耕作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一个独特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极需保护的农业文化遗产。为此,倪根金团队在完成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的同时,撰写了《海南黎族山兰稻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利用》一文,认为海南山兰稻是一个复合、动态、独特和濒危的农业生产系统,充分体显了海南岛琼中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具有农业生物的多样性、历史悠久且结构合理,具备了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这些扎实的工作不仅得到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和组织的好评,也受到主要遗产地海南琼中县相关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为此,他们邀请并委托倪根金领衔的团队负责海南琼中山兰稻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此后,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倪根金与团队成员赵艳萍、陈志国、卢勇等数次前往琼中县各处山兰稻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老农、技术人员座谈访谈,并在海南省内和广东省内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进行广泛资料文献搜集,最后完成了二十几万字的项目申报书和发展规划书。
琼中县家技中心主任介绍山兰稻种植的火烧山
在五指山市海南民族博物馆拍摄黎族传统农耕器具
团队深入高山密林区考察农业垦殖遗迹
在东方市考察黎族传统船型屋村
海南省琼中县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的成功入选,实现了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零的突破,对保护源于刀耕火种时代的“活化石”山兰稻、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对开发、利用当地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对增加遗产地农业的文化附加值、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此次项目的成功入选也是我院农史研究所在农史研究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又一重大收获,是科研“顶天立地”的一标志性成果,并为目前农史研究所正在积极推动的东莞麻冲香蕉种植文化系统、增城荔枝种植文化系统等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