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栏目  学院新闻> 正文
  •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王亚丽博士应邀到学院做学术讲座

    提交时间2024-11-12 22:07:41

    2024年11月11日上午,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副主任王亚丽博士应邀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海洋古沉船及出水文物保护”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为人文与法学学院主办的历史系长基计划系列,由人文与法学学院周晴副研究员主持,衷海燕教授、朱嫦巧副教授和众多学生等参与此次讲座。

    王亚丽研究馆员首先从“南澳Ⅰ号”和“南海Ⅰ号”的古沉船水下考古项目引入主题,介绍了沉船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概述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结合项目案例,从技术手段、工作流程、存在困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沉船遗址的探查和发掘工作,具体而专业的描述让在场师生如临其境。

    在介绍沉船原址保护和异地保护之后,王研究馆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讲解了沉船船体和出水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文物保护工作涵盖了各方面专业知识,王研究馆员由此介绍了海陆环境差异对于文物的影响,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介绍了现场保护、实验室保护的各类理论、仪器和操作方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介绍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和价值。

    讲座最后,衷海燕教授作总结发言,感谢王研究馆员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课程,给历史系的师生普及了海洋考古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科技与文化研究的融合。

    此次讲座深入浅出,使在场同学拓展了知识面,深入了解了科技考古的发展,也更加意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附简介:

    王亚丽,博士,研究馆员,国家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先进个人。现任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工作。主要参与“南澳Ⅰ号”和“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现场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园修缮项目、“国家文物局的重点文物保护专项-广东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文物保护相关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国际项目1项。

    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于2020年9月16日成立,属于广东省博物馆的非建制性科研团队,挂靠在博物馆内设实体部门——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海洋出水文物的价值认知和保护研究。研究团队专业背景涵盖考古、文化遗产、文物与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科学技术史、分析化学、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与分子微生物等学科。先后承担“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和“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的出水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所依托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不仅设有专业的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还设有各类文物修复、分析检测和预防性保护实验室,配置有材料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台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联用分析仪(SEM-EDS)、离子色谱(IC)、摄影测量设备、多光谱成像系列设备、文物颜色测量系列设备、金属制样系列设备、老化实验系列设备、杀虫灭菌系列设备、真空冷冻干燥机、超声波清洗机、高温蒸汽清洗机、激光清洗机等先进的分析检测、科学实验及文物保护修复专业设备。

    初审 周晴 刘泽楠

    复审 程夏敏

    终审 肖蕙

    作者:人文与法学学院   来源:人文与法学学院   人气:57

    官方微信

    • 学院公众号
    • 团委学生会
    • 易班